close

約翰·昆西·亞當斯

啊!多麼壯觀的景色!幾分鐘以前我們還在低空飛行,略微高出屋頂,並且與地面上的農民用法語對話。現在,打了兩、三通熱氣以後,我們已經直入雲霄,除了飛行籃中的聲音之外,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響。一片片美不勝收的原野映入眼簾,像點綴著多種綠色圖案的地毯,而地平線上方的天空則構成了湛藍的背景。

我們是在一個熱氣球中平靜地飛過法國南部的羅瓦爾谷地。與遠在地球之上的高空中所享受的這種歡欣與祥和相比,在我們腳下發生的那些事件的細節已經顯得無足輕重。

當我回想起這些發生在許多年前的悠然騰飛景象時,總有一種昇華的感覺——這些景象也使我在精神上受到了啟迪。

什麼啟迪?持續昇華——也就是說如果我讓自己的思想不斷進入更高的境界,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精神存在,我就能領略到那種有助於保持精神平衡的祥和與安寧。隨之而來的是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而不斷提高的視野。

在保持這種較高的視野方面,最傑出的典範是耶穌,他所邁出的每一步都使他更加遠離物質信仰,接近更高的境界——即逐步脫離所有物質去接近他的最終復活。在外出治病和佈道時,他的思緒總是堅定地保持在精神高度,一種純粹從精神角度對現實的透視——這使他能夠拒絕接受並克服由物質感覺界定的世俗概念。例如,他在水上行走,治癒所謂不可救藥的疾病,並使死者再生。

耶穌也理解使我們的思想超越肉體的強烈吸引之重要性。「聖經」把這種吸引力稱為肉欲。「聖經」告訴我們,耶穌有一次在荒野中禁食40天,後來,魔鬼引誘他從高處墜落,以證實他的永生以及他是神的兒子(見「馬太福音」4:9)。

但是,耶穌並沒有上當受騙。是否只有當他展示奇跡時——例如從高處安然墜落——世人才會聽信他的福音呢?這種大膽的行動會產生戲劇性的效果,但毫無疑問耶穌當時知道他無須把自己貶低至與肉欲相等的高度才能證實他是神的兒子。只有他在佈道和治病時基於神的永恆之愛——即神的意願——所表現出的崇高精神才能使世人聽信他的救世之言。因此,他拒絕了。後來,魔鬼又提出建議,讓他「俯伏下拜」,其實就是要他向惡屈膝,這樣「世上的萬國」都將由他統治。面對魔鬼的這種誘惑,耶穌的回答簡單而直率:「撒旦,退去吧!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馬太福音」4:10,JB 菲利普斯)。

這種深思熟慮的、基於現實的決定反映了耶穌在精神上的專一,使他能夠展示生命永遠寓於精神,而非物質。因而耶穌能夠洞悉別人的心靈,治療各類疾病,包括精神錯亂、癱瘓、失明、失聰及無數種其他疾病。


耶穌證明,生活在一種拔高的精神意識中能夠產生治癒一切不幸的氛圍。他的生活奠定了基礎,使全人類都能夠證明一個基本前提:此時此刻我們是精神的存在,我們也能夠不斷發現持久的自由,擺脫罪惡、疾病和死亡。

耶穌也理解保持其基督美德不受汙損的重要性,他抵制使之世俗化的人類傾向。瑪麗·貝格·艾迪在「科學與健康」一書中曾經暗示這一點:「正是思想的精神化和日常生活的基督化以及貞節與純潔證實了基督教科學的神聖起源與運作,這與物質存在的可怕鬧劇、墮落的傾向以及世俗的肉欲和汙穢形成鮮明對比」(272頁)。


無論是在面臨誘惑時選擇道德墮落之途還是耽溺於飲酒、吸毒、性欲或某種非法行為,基督科學永遠會喚醒人性並使之昇華,促進純粹而健康的生活。我發現,在我克服非自然的物質欲望或人的意願時,作為隨時活躍和存在於人的意識中的神力,基督總是把我的思想從基於物質的視角中解救出來,使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神——亦即精神——的表達。

我們如果希望像耶穌一樣完全超脫於物質的享樂和痛苦感覺,就必須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保持警覺。我們必須心甘情願地抵制那些把我們引入歧途的傾向,因為這些傾向會延遲甚或剝奪我們本來可以享有的純潔而有所作為的生活機會。讓神——無限的善——在我們的思維中居於首要位置使我們能夠免於判斷失誤,從而避免由於此類失誤而帶來的悲哀或悔恨。

有時我們對自己和他人斤斤計較,基督教科學則幫助我們避免墮入怨尤、憎惡、嫉妒、憤怒、肉欲、癡迷等毀滅性情感之中。只要一心向神,隨著精神昇華,超越最初看來似乎是難以克服的障礙,我們就能避免上述情感。在我們因基督的純潔而受到啟迪和推動時,這些心理障礙自然消失。

有一段時間我曾深切地體驗到這種精神化思維的作用。我在經營企業時招致了惡毒的怨恨和嫉妒,一名前雇員成為與我激烈競爭的對手,毫不掩飾他要把我的公司摧毀的願望。起初,我盡力抗爭,威脅供應商說,如果他們為我的競爭對手提供產品,我將終止我的訂單。這種策略使我在精神上急遽墮落,從而增添了許多與他爭鬥的機會。我對我們雙方的行動可能造成的後果感到恐懼。雖然我不喜歡這樣做,但又覺得必須捍衛自己,於是很快便品嘗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惡果。

一天晚上,在下班後開車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感到自己即將失去知覺。一陣恐懼掠過腦海:「你的心臟病即將發作,你要中風,你會昏倒。」雖然我沒有感受到痛苦,仍然覺得身體虛弱,呼吸困難。因此,我立即把車停在路邊,爬出汽車,開始祈禱,探詢擺脫這種對我的身體造成傷害的激烈精神狀態的依據。

在接下來的幾分鐘裏,我繞車行走,復述自己心裏確知的事實:我是神的孩子,因此不可能遭受任何傷害;神是我的生命和我的心智;我繼承了神的形象,不可能遭受疾病或死亡。我推斷說,神是無所不能的,而我是神的映像。因此,我必須表達他無限的力量。在那幾分鐘內,我的心理活動改變了,我知道作為無限的善,神——唯一真實的力量——在掌控著我的命運。

我還確認我沒有敵人。我認識到,如果神的聖愛永遠存在,填充了所有空間,仇恨就無處藏身。我斷定,事實上,作為完全的精神存在,我不可能仇恨或畏懼任何人。我只能以神的愛去愛人,即使對那些我認為反對我的人也是如此。這種昇華的看法立即產生解脫效應,我感到強壯起來,繼續開車回家。在接下來的數週內,儘管那些症狀偶爾似乎要發作,但每次我都努力在思想上接近神並確認他的力量和存在,從而抵制了這些症狀,直至它們最終消失,再也沒有復發。

透過這次經歷,我獲得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對自己與神的關係的理解把我提升至一個新的意識水平,拯救了我,也改變了我的行為,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看待自己和生活,或用以前的方法處理不公正的事情。那天晚上,我承諾接受基督教科學的全部治療方法。因此,我出售了公司,完全擺脫了原來面臨的業務挑戰。事實證明,對當事各方而言,這個解決方案都是正確的,它化解了所有紛爭。我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正如使徒保羅所認識到:「……體貼肉體的是死亡;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馬書」8:6)。因此,我也獲得了類似洞察力,它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我再也不會以錯報錯,或以人的意願對抗人的意願。我再也不會故意認為惡和疾病是真實的。神——無限而無所不能的善——展示了他更高、更神聖的道路。

關於這種更崇高的思維方式及其對個人思維的改變,我所找到的一種解釋源於瑪麗·貝格·艾迪對「復活」一詞的精神闡述:「思想的精神化;一種新的更高的永生觀念或精神存在;物質信仰讓位於
精神理解」(「科學與健康」,593頁)。

在神的推動下,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徹底的變化。20多年過去了,至今我仍然體驗到其價值和解脫:要認識到神是永遠存在的;對於任何與之不同的信念,這是永遠有效的解毒劑。如此便能
剷除不良信念,這種昇華的意識能夠克服甚至最輕微的向惡的欲望。


艾迪夫人指出:「聖愛的目的是恢復理解,天國——即和諧之治——已經在我們心中」(「雜文集」1883-1896,154頁)。天國就在眼前——並將永恆地和強有力地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意識中。因此,在一切現實意義上,這種復活,這種思維的精神化,對每一個人都是可能的——而且就在此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ymo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